aqdai
发布于 2024-10-13 / 57 阅读
0
0

什么是新质生产力?

记得很久前跟同事吃饭的时候,聊起过这个话题,但当时主要聊的是低空经济,倒是没有关注过新质生产力。这些政策和词汇总是那么的拗口,第一次听说这个词的时候,就很不理解。新质到底指的是什么?

当然问题肯定不止简单的一个,我还是选用5W1H的方法分析一下这个新概念:

  1. what:什么是新质生产力?

  2. why:为什么要发展新质生产力?

  3. when:在什么时候会兴起和放大?

  4. where:会在哪些行业或者领域开花?

  5. who:对谁有好处?

  6. how:如何跟上这波发展势头?

参考原文

  1. 人民网:总书记强调的”新质生产力“

  1. 国家发改委: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是什么、为什么、做什么?

  2. 中央人民政府网:新质生产力加快培育和发展

  3. 新华社:钟华论-做好发展新质生产力这篇大文章

本着先提出问题,然后收集资料,再寻找答案的原则。以上是我在调研过程中的参考文章,抽取了一些关键内容。

接下来,就是根据个人理解对本文开头提出的六个问题做出解答。

1. 什么是新质生产力?

如果关注国家政策方向,应该也多多少少到过这个词。

  • 23年9月,总书记在哈尔并召开的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中,首次提出“新质生产力”一词。

  • 24年1月31日,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

  • 24年3月5日,李强总理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强调“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 24年7月15日,在北京举行的中共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中,全会提出,要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

从上面这个时间线中也看的出来,无论是国家工作会议,还是政府工作报告,这个词都是频繁的出现。由此可见国家的重视程度。

理解这个概念之前,我们需要拆解一下,新质 + 生产力。

先看看容易理解的生产力,主要有三要素:

  1. 劳动力:即有劳动能力的人。

  2. 劳动资料:劳动手段,即工具。

  3. 劳动对象:一切能加工的材料,即原材料。

我们通常所说的生产资料,其实指的就是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的总和。而劳动力,就是我们,这就构成了生产力。

再看看文章中提到的新质

拆解其中提到的关键信息:

  1. 是以新产业为主导的生产力

  2. 特点是创,关键是

  3. 本质是先进生产力

新兴产业又有哪些?新能源,新材料,先进制造,电子信息。那关于这个问题,我们也有了答案。

新质生产力就是以创新产业为主,使用先进的制造手段,和新兴材料,促进产业的改革,产出必须高质量。

从中也会发现,劳动力在其中的重要性,也有大幅的减弱,因为便宜的劳动力已经不在是我国的竞争优势了。但科技创新是离不开人的,不仅需要科学家,科技创业者这些领路人,还需要高水平,高技术的产业工人才能提高人均产值。这也是我们作为个体,需要努力的方向。

2. 为什么要发展新质生产力?

其实主要有两方面:构筑竞争优势 & 响应中国现代化建设

第一方面,我们得先看看旧质是什么?

大家都知道,中国这几十年快速崛起的原因,是吃着人口红利成了制造业大国。但是我们制造的都是一些低附加值的商品。靠着大批量的廉价劳动力,在小工厂里连轴转的赶工,往全世界源源不断的输送着一些日常生活用品。这也就是为什么,made in chaina只能在超市和商场中看到,而那些高精尖领域几乎看不到中国制造的。

并且中国在早期也是强依赖于国外进口设备。航空航天,芯片,工业软件,甚至是产线上的机床,机械臂,清一色都是进口的。像西门子,施耐德,罗克韦尔,波音,在中国卖的设备和服务也都是天量的价格,但是不买也不行。

这其实就是旧质,廉价劳动力 + 原始简单的设备工具 + 本土资源。但我们也不能一直当小弟给发达国家打工。况且现在不仅有美国贸易战和各种制裁,还有印度,越南这些后发人口大国对中国制造业的侵蚀。导致我们的制造业越来越没有竞争优势。面对这种三明治困境,中国也已经从物质短缺,走到了产能过剩的阶段。现在只有谋求向上生长的道路。在新兴产业中开辟领地站稳脚跟。

第二方面,响应中国现代化建设,什么是中国现代化建设?这也是一个大的政策方针,无需多言。而新质生产力无疑是推动这个政策方针前进的最大动力。

3. 什么时候会兴起放大?

就目前来看,新质生产力还只是一个概念,并不是中国经济的基本盘,产值在GDP总量中占比不超过15%。所以旧质生产力依然是我国经济的基本盘。

但是我们也不能因此就张口说,这些东西都是泡沫,不切实际等等短浅的话。更不能有这种思想,眼光放的长远一点,未来30年这些新产业终将占据主导地位。很简单的道理,往30年前看看,那个时候我们的生活是什么样的?

其实这个问题是最不值的关注的,我们要深刻记住的一点就是,不要和趋势作对,要顺应时代最好的决策就是提前了解和布局。不要像改革开放进程中那些胆小的看客一样,也不要像A股中追涨杀跌的韭菜一样。

4. 会在哪些产业或者领域开花?

在了解基本概念之后,其实对我们普通民众最重要的,就是识别哪些是新兴产业。才能在这些领域中布局,为以后的发展铺好台阶。

从政府工作报告中看新质生产力的三大产业方向和其细分领域:

  • 技改传统产业

  1. 火电升级:新型电力系统(储能,智能电网)

  2. 石油石化升级:氢能

  • 可控新兴产业

  1. 信息技术产业:人工智能产业,物联网,边缘计算,数字创意

  2. 生物产业:生物农业

  3. 高端装备制造产业:航空航天,海洋装备

  4. 新能源产业:新能源汽车,低空经济,商业航天

  5. 新材料产业:半导体,芯片,稀土功能材料

  • 培育未来产业

  1. 未来制造:智能制造,智能控制,工业互联网,工业元宇宙

  2. 未来信息:卫星互联网,量子信息技术,大模型深度赋能

  3. 未来材料:有色金属,化工,无机非金属,先进半导体

  4. 未来能源:核聚变,氢能

5. 对谁有好处?

站在公司的角度,每个新兴产业中都会有一些头部企业,并且这些头部本身也是大厂,有一定的规模优势。在布局新型产业时,也有国家政策支持。

站在个人的角度,就是专业相关的人才,虽然说是新产业,但是仔细一琢磨,这不就让以前生化环材那些天坑专业的学生有了出之日。其次作为技术人员,也有机会撵上这一波趋势,但前提是要拥抱新技术。

6. 如何跟上这波发展趋势?

上方列出的三大产业中内容很多很全,但是饭得一口一口的吃,路得一步一步的走,在这众多的产业链中,我们可以重点关注以下五大产业链:

  1. 人工智能:AI终端应用,算力基建

  2. 氢能:制氢核心设备

  3. 卫星互联网产业:卫星制造,地面站核心设备

  4. 低空经济:EVToL整机制造

  5. 合成生物产业链:DNA生物合成,

但平时跟别人聊天的过程中,经常听到一个这样的问题,这些产业链跟我们普通人有什么关系呢?我们又怎么能跻身进这个行业呢?在我看来,其实有三步走:

  1. 选对产业:首先选择一个和目前所学专业或者所从事的行业相关的产业链,八竿子打不着没接触过的尽量不碰。

  2. 看好平台:根据这些产业链找到头部的公司,看看他们正在做什么?是否有人才招聘的需求?

  3. 精进技能:根据人才招聘的技能要求,提前了解相关知识,并适当调整自己的简历。

有句老话说的好,跳蚤骑在马背上也能日行千里。作为时代洪流的一粒沙子,我们要做的就是顺应趋势,依附平台,提高自身价值

况且都是新兴产业,市场的本质就是供需关系,在绝大多数人因循守旧的时候,主动学点新知识,手上有别人需要的技能,才能把自己变成香饽饽。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