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业中常见的系统有哪些?

aqdai
发布于 2024-11-16 / 21 阅读
0
0

制造业中常见的系统有哪些?

这几年一直都在制造业领域中摸爬滚打,正好赶上了时代的东风,中国最为制造业大国,叠加国家层面的中国式现代化,在推动制造业的数字换转型方面有很大的决心。从日常跟客户的沟通中,能感受到大部分制造业央国企目前最紧迫的任务,就是逐步实现国产化替代,无论是在软件还是硬件领域,这都是长期的战略目标,也是企业一把手的政绩目标。

作为一个软件行业从业者,今天就站在软件的角度,去梳理一下制造业中常见的系统。以如下几个问题作为切入点:

  1. 制造业软件有哪些类别?国内外龙头企业有哪些?

  2. 目前工业软件领域发展形势如何?

  3. 各类别中有哪些系统?主体功能是什么?

  4. 各底层领域的国产替代软件

本文参考资料:

  1. 中国工业软件产业白皮书2020.pdf

一、制造业软件有哪些类别?龙头企业有哪些?

根据《中国工业软件产业白皮书(2020)》,工业软件可按照产品生命周期的阶段或环节划分为:

  1. 研发设计类工业软件

  2. 生产制造类软件

  3. 运维服务类软件

  4. 经营管理类软件

其实这些系统最先是在国外开花的,尤其是德国,毕竟作为老牌工业国,是最早引领工业制造的。包括目前的工业4.0都是由德国提出来的,也制定了很多标准。

但是基于中国国情,很多国外的玩法在国内就不那么适用了,我国工业软件的发展并不均衡,其中研发设计类工业软件系明显是短板。根据《中国工业软件产业白皮书(2020)》的调研数据显示:

  1. 研发设计类工业软件:95%以上依赖进口,研发设计类各细分软件领域的前十大供应商中,国内企业数量明显处于劣势

  2. 生产制造类工业软件:国产软件占有50%的国内市场份额,具备一定实力,但是在高端市场中并不占优势

  3. 经营管理软件:国产软件占有70%的国内市场份额

  4. 运维服务类工业软件:70%依赖进口,国内运维服务类工业软件缺少成熟工程应用,缺乏数据和经验积累

以下是各类别软件,国内外的一些领军企业:

类别

国外领军企业

国内领军企业

研发设计类

  • 达索系统(Dassault Systèmes)

  • 西门子数字工业软件(Siemens Digital Industries Software)

  • 欧特克(Autodesk)

  • PTC公司(PTC Inc.)

  • 中望软件(ZWSOFT)

  • 华天软件(HoteamSoft)

  • 开目软件(CAXA)

  • 赛克科技(SICAD)

生产制造类

  • 西门子(Siemens)

  • 罗克韦尔自动化(Rockwell Automation)

  • 施耐德电气(Schneider Electric)

  • 三菱电机(Mitsubishi Electric)

  • 宝信软件(Baosight Software)

  • 和利时自动化(Hollysys Automation Technologies)

  • 中控技术(Supcon)

  • 研华科技(Advantech)

运维服务类

  • IBM Maximo

  • 施耐德电气(Schneider Electric)

  • 西门子(Siemens)

  • 通用电气(General Electric)

  • 宝信软件(Baosight Software)

  • 中控技术(Supcon)

  • 和利时自动化(Hollysys Automation Technologies)

  • 赛意信息(SI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经营管理类

  • SAP

  • Oracle

  • 微软(Microsoft)

  • 甲骨文(Oracle)

  • 用友网络(Yonyou)

  • 金蝶国际(Kingdee)

  • 浪潮信息(Inspur)

  • 东软集团(Neusoft)

二、目前工业软件领域发展形势如何?

从上面表格中也可以看到,国外制造业领域的软件市场几乎被几个大名鼎鼎的老牌厂商垄断。这些厂商还掌控了行业标准的制定权。他们的传统商业模式主要是销售“标准化产品”,依托成熟的产品和标准,在全球市场如鱼得水。但是,这一模式在中国市场却难以完全奏效。国内制造业呈现出“多行业、多品种、高定制化”的特性,各行业间差异巨大,很难找到一套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标准化解决方案。


1. 国内市场的特殊性

相较于“标准化产品”,国内制造业企业更愿意为“服务”买单。这种“服务”体现在高度定制化的软件开发上,通常通过项目招投标的方式进行:企业邀请软件供应商,根据自身特定的业务需求开发一套高度贴合的定制化系统。这使得国内软件供应商在招投标中胜出,因为国外老牌企业的玩法是交付一套标准产品,要求客户按照其软件标准调整流程,而国内企业显然不会为了适应软件而改变自己的业务规则。

正因如此,国外厂商在国内市场的竞争力显得不足,只能通过与国内代理商合作,试图适应中国的国情。他们的策略是将核心产品交由代理商进行二次开发或定制化服务,从而满足本地企业的需求。这种模式确实一度奏效,既发挥了国际品牌的影响力,又兼顾了定制化需求。然而,随着国产化替代的浪潮加速,这种优势正在迅速被削弱。


2. 数据掌控与数据安全的重要性

国外老牌厂商的问题不仅在于“产品标准化”,更在于“数据掌控权”。以西门子的工控机为例,客户如果需要获取一些生产数据进行运营分析,可能会面临这样的情况:
西门子会直接告诉客户:“你需要做什么分析,我帮你做,做好交付给你,但你需要额外支付费用。”同时,客户却无法获得原始数据的所有权。这不仅是经济成本的问题,更是数据安全的重大隐患——客户完全失去了对数据的掌控权。

从国家层面来看,这种情况可能带来更深远的风险。例如,如果未来国际关系紧张,数据掌控权在国外企业手中,可能成为潜在的“制裁工具”。类似于之前美国制裁TikTok时提出的“交出数据,或交出市场”的威胁,这种风险是国内企业无法接受的。因此,数据安全和自主可控成为国产软件快速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3. 国产软件的优势与挑战

相比之下,国产软件的定制化能力和自主可控性正是其核心竞争力。国产软件不仅可以根据客户需求完全定制化,甚至能够做到“数据和源码的全面交付”。这不仅满足了企业对于数据掌控的需求,更契合了国家关于“自主可控”的政策导向,尤其是在央国企中受到广泛欢迎。

近年来,国产软件迎来了“遍地开花”的好时代。然而,我们也必须正视一个现实:基础软件领域的研发门槛依然很高,尤其是研发设计类工业软件(如CAD等)。这类软件需要长时间的技术积累和市场验证,目前仍有95%以上依赖进口。尽管如此,这并不是做不出来,而是需要更多时间的沉淀和打磨。

三、各类别有哪些细分软件?主要功能是什么?

当然我们在实际项目实施过程中,接触到的肯定不止这几个,在整个庞大的生产制造圈子里,还有非常多的细分领域。

基于上述提到的四个分类,每个分类下的细分软件产品及主要功能如下图所示:

类别

细分软件产品

主要功能

研发设计类

CAD(计算机辅助设计)

产品的二维或三维建模设计,包含草图绘制、零部件设计、装配设计等。

CAE(计算机辅助工程)

对产品进行工程仿真、分析和优化,如力学分析、流体分析、热分析等。

CAM(计算机辅助制造)

生成数控加工路径,支持数控设备加工产品,实现从设计到制造的无缝对接。

BIM(建筑信息模型)

在建筑领域对项目进行设计、施工和运营的综合管理。

EDA(电子设计自动化)

用于集成电路设计和仿真,支持芯片的逻辑设计、物理设计和功能验证等。

PLM(产品生命周期管理)

管理产品从概念设计到退役的全生命周期信息,包括版本管理、协同设计、文档管理等。

PDM(产品数据管理)

管理与产品相关的数据,如设计图纸、规格书、技术文档等,确保数据一致性和版本控制。

仿真与虚拟现实软件

用于产品性能的虚拟测试和优化,例如模拟制造过程或用户体验。

数字孪生软件

建立数字化模型与物理产品的对应关系,实现实时监控和预测优化。

生产制造类

MES(制造执行系统)

管控生产计划和执行,实现任务调度、生产监控、物料跟踪、质量追溯等功能。

APS(高级计划与排程)

实现多层次、多资源的生产计划和排程优化,提高生产效率。

WMS(仓储管理系统)

管理仓库的物料入库、出库、库存和调拨,优化仓储作业流程。

SCADA(数据采集与监控)

实现对生产设备的实时数据采集、监控和报警。

QMS(质量管理系统)

跟踪和管理产品质量,支持检验计划、质量分析和不合格品处理等功能。

EMS(能源管理系统)

监控和优化工厂的能源使用情况,包括电力、蒸汽、水等能源的监测与分析。

工艺管理系统

管理生产工艺的标准化,工艺数据和工艺流程的下发与执行。

TMS(运输管理系统)

优化运输计划、跟踪物流过程,提高物流效率并降低成本。

LIMS(实验室信息管理)

管理实验室的样品、检测流程和数据分析,用于保证产品符合标准。

运维服务类

CMMS(计算机化维护管理系统)

管理设备的维护计划、维修记录、零部件库存,降低设备故障率。

EAM(企业资产管理系统)

追踪和管理企业的固定资产和设备,优化资产的使用寿命和成本。

RMS(远程监控系统)

对设备运行状态进行远程监控和诊断,支持预测性维护。

IoT平台(物联网平台)

整合设备传感器数据,实时监控并生成运维报告,支持智能化管理。

AR运维辅助工具

通过增强现实技术辅助现场设备检修,提供实时的维修指导和技术支持。

FDM(故障诊断与预测维护系统)

通过数据分析预测设备故障,优化维护计划,提高设备利用率。

经营管理类

ERP(企业资源计划)

整合企业的财务、供应链、人力资源和生产管理,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CRM(客户关系管理)

管理客户数据、销售流程和市场活动,提升客户满意度和销售效率。

SRM(供应商关系管理)

管理供应商的选择、绩效评估、合作协议以及采购过程,提升供应链效率和供应商协同。

HRM(人力资源管理系统)

管理员工的招聘、培训、绩效考核和薪酬福利。

BI(商业智能)

收集和分析企业数据,为决策提供支持,如经营状况报表、趋势分析等。

SCM(供应链管理系统)

管理从原材料采购到产品交付的供应链流程,提高供应链效率。

OA(办公自动化系统)

实现内部的协同办公、流程审批和文档管理,提升办公效率。

BPM(业务流程管理)

定义、优化和监控业务流程,确保流程的一致性和执行效率。

DMS(分销管理系统)

管理分销渠道、库存和订单,提高分销过程的可视化和效率。

TMS(税务管理系统)

管理企业税务合规、税务申报、税收筹划等,提高税务管理效率。

四、底层领域的国产替代软件

在工业领域中,除了传统的四类软件(研发设计、生产制造、运维服务、经营管理),基础软件如数据库、操作系统、时序数据库等也非常关键,这些是数字化转型的底层技术支撑。在国产替代背景下,中国已经涌现出一批具备实力的国产软件和平台。以下是一些领域及其代表性国产替代软件:

类别

国产替代软件

厂商

主要功能

关系型数据库

达梦数据库(DM)

武汉达梦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关系型数据库,支持高并发、大规模事务处理,广泛应用于金融、电力、政务等领域。

人大金仓(Kingbase)

北京人大金仓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支持大规模事务和高性能处理,广泛应用于金融、电信、交通等领域。

华为GaussDB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分布式数据库,支持OLAP(分析型)和OLTP(事务型)场景,适用于复杂查询和高可用场景。

OceanBase

蚂蚁集团

高性能分布式数据库,广泛应用于金融支付和在线服务场景,具有高容错能力。

TiDB

PingCAP

开源分布式数据库,兼具事务型和分析型数据库特性,适用于实时大数据分析和高并发场景。

时序数据库

TDengine

北京涛思数据科技有限公司

专注于物联网和工业领域的开源时序数据库,支持高性能数据写入、实时查询和数据分析。

IoTDB

清华大学

开源时序数据库,适用于工业物联网和设备数据的存储、分析,支持海量时序数据管理。

OpenTSDB

依托HBase社区

基于HBase的开源时序数据库,支持大规模时序数据存储和复杂查询分析,应用于监控系统。

操作系统

麒麟操作系统(Kylin OS)

中标软件有限公司

桌面和服务器操作系统,支持高安全性场景,广泛应用于军工、政务和工业控制。

统信UOS

统信软件技术有限公司

适用于桌面和服务器的操作系统,兼容国产软硬件生态,广泛应用于政企市场。

深度操作系统(Deepin OS)

武汉深之度科技有限公司

面向桌面的操作系统,适合轻量化工业应用和日常办公场景,支持友好用户界面。

中标麒麟(NeoKylin)

中标软件有限公司

专注于服务器操作系统,支持高性能计算和工业控制,应用于数据中心和关键领域。

中国的全面国产替代战略是必然要实现的,但是势必面临着各种难题。但是我们也有后发优势,而且有庞大市场做验证。一步一步的迭代出产品。我们是做国产工业软件的,也对接过各种国产操作系统和数据库,在对接的过程中,确实发现不少的问题,体验感的确是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好,但是整个战略方向是对的,大家都要慢慢的把这把硬骨头啃下来。


评论